商金杖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商代金器中最大、最重和表示王權神權的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。2013年8月19日,商金杖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。
金杖系用金條捶打成金皮後,再包卷在木杖上;出土時木杖已炭化,僅存金皮,金皮內還殘留有炭化的木渣。在金杖一端,有長約46釐米長的一段圖案,圖案共分三組:靠近端頭的一組,合攏看為兩個前後對稱,頭戴五齒巫冠,耳飾三角形耳墜的人頭像,笑容可掬。另外兩組圖案相同,其上下方分別皆是兩背相對的鳥與魚,在鳥的頸部和魚的頭部疊壓著一支箭狀物。
所屬年代:中國歷史學年代,商(前1600~前1046)
外形尺寸:長142,寬4,高2釐米
文物價值
商金杖是古蜀權力的象征,也反映出古蜀與中原王朝之間的宗教祭祀表現形式的差異,帶著濃厚的地域特色。
文化寓意
有學者研究認為,商金杖上的人頭圖案是頭戴五齒高冠,耳垂三角形耳墜,表明杖身所刻人頭代表著蜀王及其權力。另外,魚能夠深潛到水底,鳥能夠飛到天上去,象征蜀王的權力具有上天入地的神通。
還有學者認為商金杖具有巫術性質,是法器;也有人認為是圖騰式的族徽標志;多數人認為是古代蜀國象征王權的權杖,是古蜀王國政權的最高象征物。這充分說明古蜀國具有與中原同時期的文化不同的來源與內涵。
有學者認為,商金杖極可能表現的是古蜀王中的「魚鳧王」,商金杖的主人也應該是他。而有的學者則認為,頭戴五齒高冠的人應該是蜀祖蠶叢。他把代表蜀王的商金杖交給魚鳧,圖案上羽箭貫穿鳥和魚頭的形象,則是直觀表現當時王位的禪讓制度。杖上的那只鳥,其實就是漁獵時的魚鷹,或許就是魚鳧部族的標志。